国产新闻中心NEWS CENTER

從這些數據,看中國經濟如何更好邁向高質量

来源:本站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4-20 04:26 浏览次数:

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5億戶、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政府工作報告呈現的2021年成績單中,這些數據讓人眼前一亮。同時,報告的一系列新部署,也讓人從中讀出中國經濟更重創新、更加綠色,更堅定邁向高質量發展。


讓創新動力更足


此時,全國人大代表、航天員王亞平正在距離地段400公裏的太空“出差”。她和同事翟志剛、葉光富已經在中國空間站駐留將近5個月。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張興贏委員爲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點贊”,僅去年一年我國就進行了50多次發射,很多技術取得新突破。


依靠創新,是提高發展質量的關鍵之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啓動一批産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一系列舉措發力産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底,勾画出創新驅動發展的路線圖。


研發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爲衡量“創新力”的重要指標。從2012年到2021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從1.02萬億元增長到2.79萬億元,占GDP比重從1.97%增長至2.44%。


翻開預算報告,今年我國繼續嚴控中央部門支出,但對教育、科技的投入不納入壓減範圍。從全國看,今年科學技術支出增長7.2%。


當前優質技術人才的短缺,成爲一些企業發展的“痛點”之一。山西農業大學副校長王娟玲代表注重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加快培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


她說,要逐步構建起與産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梯度發展的人才培育體系,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未來,中國制造“骨骼”將更加強健,産業創新能力加快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創新驅動發展將動力更足。


讓發展成色更綠


環境美不美,生態好不行,關系人民福祉和永續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一方面部署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一方面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源革命,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等。


預算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大氣汙染防治資金安排300億元、增加25億元;水汙染防治資金安排237億元、增加20億元;重點生態保護修複治理專項資金安排170億元、增幅達42.9%;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完善清潔能源支持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綠色發展奇迹。2021年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均匀濃度下降9.1%,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人們享受到更多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能源在變“綠”。北京冬奧會上,3大賽區26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提升至25.5%。


綠色消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2021年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6倍。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行業産能規模,同時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未來,綠色生産生活方法將加快形成,我們生活的家園將更綠更美。


讓市場活力更強


1.5億戶市場主體,是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面對下行壓力,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爲企業減負纾困、更大激發市場活力的信號。


——減稅與退稅並舉,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引導大型平台企業降低收費,進一步清理規範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收費,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等。


“新政策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和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准度更高,將釋放多重政策紅利。”浙江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代表說。


移動支付廣泛普及,網絡購物、在線學習、遠程辦公等成爲工作生活新方法。去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經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約四分之一。數字經濟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催生了生機勃勃的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如何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政府工作報告專門部署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産業……


未來,牢牢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將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新引擎,爲老百姓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

山西宇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地 址:山西综改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马练营路
           273号宇翔电子信息产业园
电 话:018-88146472
E-mail:[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關注我們

蚂蚁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